—三门峡及小浪底
王銮锋 汪永晨图
2012年11月3日,山西吕梁山区和中国北方很多地方一样降温,迎来了初冬的大冰雪。
吕梁市
雪、树叶和小草
“黄河十年行2012”路上
高速路封了
境内高速公路违者封闭,我们只有去走国道。本来今天的路就很紧,因为江淮给我们提供的车必须要在11月5日还,我们还有河南、山东两个省的黄河没有走。为此,今天我们不得不舍去了潼关,舍去了潼关我们要用十年跟踪的刘金会三门峡水电移民家,也听不到刘金会站在黄河、渭河交汇处唱秦腔,看不到黄河、渭河交汇处那滚滚的大河。
2010年刘金会在大河边唱秦腔
2011年黄河与渭河交汇处“黄河十年行”的记录
今年的黄河还是大水,有些地方比往年要高出三米,那在交汇处内?
可是我们这些天已经是天天晚上11、2点才能住处,大雪天当然要安全第一。我们只有能放弃的就放弃。黄河十年行,这样赶路,受阻的故事要都写下来也挺有意思。所以“黄河十年行”除了每天写报道以外,也由参加者们天天写“黄河十年行”日记,记录的就是我们在走黄河时一路发生的有关我们的故事。
走上国道,继续向三门峡走。所以没有写是哪条国道,是因为我们两个管行走路线的《中国国家地理》的宋文和自由撰稿人吕妍要不断地发现还有什么更好的路可以 走。如果说昨天我们一直在黄河边前行,今天我们的路边却到处都是冒着烟的企业了。同车的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的老专家黄玉胜一路上一直都在感叹:社会主义的 发展速度就是快。今天,扑面而来的一个个大工厂就更让这位老专家惊诧了。
大地还留有秋天的收获
集多种特色与一身
这样的企业一个接一个的扑面而来
发展中的中阳
和大雪争夺天空
这样的发展对大自然会有什么影响需我们要用十年的时间去考察,去记录。不过,我们的车再次调头,却是因为这些大车,它们是从昨天夜里堵在这的。而且我们从 进入内蒙古和山西以来,就目睹着这样的堵。我们真是没有时间加入这堵的行列中了。这样的堵从“黄河十年行”第一年2010年,我们就开始感受着。
这样的速度令人担忧
这样的堵据说是天天一景
每当我们和这样的堵相遇,看到司机们无奈的目光,听到穿行在车中小贩们的叫卖声,就忍不住地要问,这是我们要的发展吗?这是我们要的生活吗?
如果没有大车这里本是这样
静静的山野
我们在山上
我们的车在雪中
11月3日,“黄河十年行2012”一行被困吕梁市。众人焦虑时已经是中午,我们在路边先找了饭馆吃饭。边吃饭,边研究下一步怎么走。有人说今天在天亮前赶到三门峡是不可能的了,但5号一定要回北京;有人说,水电是这次的重点,不能舍弃,今天要住在三门峡。
要采访,时间不够,这样的事在“黄河十年行”中是最突出的矛盾,解决的办法,说得俗点听天由命。说得雅点,顺其自然。让一位在岗位上的记者一出来就是半个多月,已经差不多是极限了。
剔尖面
汤随便加
是这样吃的
接下来怎么走,吃饭时失败在大家面前的严峻挑战
午饭后,高速路有选择性放行,拿出记者证经交涉,我们的车辆得以通过。我老说,冥冥中一定有人在支持我们关注江河的人。帮助我们走江河。
在天地茫茫中,加速前行,至临汾地界,风雪顿无,形势陡好。短暂停留,直奔三门峡。
雪中路,雪中山,雪中人家
没有大开发的山里
有了大开发的路上
秋色还没褪尽
路上看山
如果不是要赶路,细细地看看这路两旁的大山和大山中的窑洞,了解一下他们今天的生活,一定是很有意思的。住在高速路旁的这些人家,他们今天的生活和这高速路有关系还是没关系呢?在未来的“黄河十年行”中,我们一定要走进这些窑洞去看看。
我知道,现在有不少朋友天天通过我们的《绿家园江河信息》和新浪微博在看我们记录的今天的黄河。我们走进窑洞,就会有很多朋友和我们一起走进呢。
雪小后看山
进入临汾
赶路中的夕阳
留不住的太阳
最后的辉煌
我们没有本事留住太阳。我们到三门峡时,天已经完全黑了。一路上两个水电专家的争论在这里也还要一拼。
三门峡的排沙(黄河十年行2010摄)
三门峡的沙(黄河十年行2010摄)
不排沙时的三门峡大坝前(2011年摄)
鸟儿在这里歇息,觅食(2011年摄)
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,随着举世闻名的万里黄河第一坝——三门峡大坝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。每年入冬以后到次年初春这段风寒雪飘的季节,这座美丽的城市总会迎来西伯利亚的朋友-----白天鹅。 在三门峡库区广阔明澈、碧波荡漾的湖面上,成千上万只白天鹅自由自在地飞翔、飘游、嬉水、觅食,安详地休养生息,三门峡也因此有了“天鹅城”的美誉。 “黄河十年行2011”在三门峡大坝前没有拍到天鹅,却拍到了不少其他的水鸟。
遗憾的是,当“黄河十年行2012”抵达三门峡市时,已是华灯初上,传闻中的美景无缘得见。过黄河大桥,三门峡库区水影绰绰,朦胧难辨。又翻越十余公里山路之后,方抵达三门峡大坝。
夜色中的三门峡(宋文摄)
夜色中的三门峡大坝(宋文摄)
三门峡得名便与治水相关。相传大禹治水,使神斧将高山劈成“人门”、“神门”、“鬼门”三道峡谷,河道中由鬼石和神石将河道分成三流,如同有三座门,三门峡由此得名。三门峡市总面积 10475平方千米(根据民政部《简册·2006版》)/10309平方千米,总人口227.48万人(2005年底)(根据《三门峡市行政区划简册》)。
三门峡大坝北邻山西省,西邻陕西省,被人们称为豫西“金三角”。三门峡大坝距市区不足20km,工程于1957年4月破土动工,约4年后大坝主体工程基本竣工。三门峡大坝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,三门峡大坝被誉为“万里黄河第一坝”。
这座大坝一出生就争议重重。
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勘测设计院高工黄玉胜说:三门峡立项之初就遭到陕西方面的坚决反对,当时陕西不少政府官员通过多种渠道力陈此项目对陕西的影响。其中,最为显著的事件则是,在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,前苏联专家提出的“高坝大库”的三门峡水利工程方案虽然被全票通过,但水利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坚持反对,直至生命最后。
1958年,在三门峡工程开工一年后,陕西仍在极力反对三门峡工程。理由是:沿黄流域水土保持好就能解决黄河水患问题,无须修建三门峡工程。但三门峡工程并没有因此停止。1960年,大坝基本竣工,并开始蓄水。
黄玉胜说,1961年下半年,陕西的担忧变成现实:15亿吨泥沙全部铺在了从潼关到三门峡的河道里,潼关的河道抬高,渭河成为悬河。关中平原的地下水无法排泄,田地出现盐碱化甚至沼泽化,粮食因此年年减产。
半辈子的研究,在半夜阐述
规划和设计的先天不足,迫使工程在投入运用不久就不得不进行两次改建,三次改变运用方式。1964年12月决定在枢纽的左岸增加两条泄流排沙隧洞,将原建的5~8号4条发电钢管改为泄流排沙钢管,简称为“两洞四管”。1969年6月又决定实施第二次改建,挖开1~8号施工导流底孔,1~5号机组进水口高程由300米降到287米。1990年之后,又陆续打开了9~12号底孔。
三门峡工程的运用方式虽几经调整,但三门峡工程对上游(主要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)造成的危害却仍在继续。大坝存废之争延续至今。
但黄委会黄科院高工齐璞的观点却不同,他认为:治理黄河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,逐级造水库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,水库本来就有沉积泥沙、减少下游水患的功能,三门峡水库这些年对控制流量、减少下游水患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。
黄河经我们的改造,已变害为利
黄河下游河道治理前景展望
齐 璞
(黄委会水科院,郑州,邮编450003)
【提要】黄河的泥沙随洪水而来,利用洪水输沙入海在下游治理上又具有长远意义。黄河上水库的大量兴建,水土保持与灌溉的发展,下垫面巨大的变化,洪水发生的机会与洪峰流量大幅度减小,为了保持洪水的造床和输沙入海的能力,不再需要宽河削峰。
近年来对黄河窄深河槽泄洪输沙规律有了新认识,下游河道具有极强的泄洪输沙能力、为黄河下游河道的治理指明方向。
三门峡水库改建后“蓄清排浑”运用的减淤作用已经使花园口以上河道基本不淤。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后,下游河道均发生了冲刷,平滩流量迅速增大,水位全程降低1至2米,但是夹河滩以上河道依然宽浅散乱,急需进行世界河流通用的双岸
齐璞曾主持国家黄河85攻关"减缓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措施研究"专题。出版了《黄河高含沙水流运动规律及应用前景》、《黄河水沙变化与下游河道减淤措施》及《黄河下游泄洪输沙潜力和高效排洪通道》等专著曾主持国家黄河85攻关"减缓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措施研究"专题。出版了《黄河高含沙水流运动规律及应用前景》、《黄河水沙变化与下游河道减淤措施》及《黄河下游泄洪输沙潜力和高效排洪通道》等专著。
被束缚住了的黄河
在深夜的三门峡大坝上,黄玉胜还说到:三门峡水电站作为新中国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,有人说是一个败笔。但作为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工程,其探索方法、 积累经验的作用是不可小看的,丹江口、小浪底、葛洲坝、三峡等大工程都从它那里得到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。但是,同样不能因此就拒绝做深刻的反思。例如决 策与管理的科学性、民主性,例如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。
两位专家的激辩给予同行记者极大启发。当夜,我们一行又赶赴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小浪底。
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,属国家“八五”重点项目,工程于1997年截流,2001年底竣工。小浪底位于河南洛阳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,上距三门峡水库130公里,下距郑州花园口115公里,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。
小浪底工程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.42万平方公里,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.3%。水库总库容126.5亿立方米,调水调沙库容10.5亿立方米,死库容75.5亿立方米,有效库容51.0亿立方米。小浪底工程的开发目标是以防洪、防凌、减淤为主,兼顾供水、灌溉和发电等。
黄齐两位专家虽在三门峡问题上存有异议,但对小浪底则有些相同的看法。二人皆认为,黄河小浪底大坝工程又是黄河三门峡工程失败后的补救。 小浪底工程的设计和调度仍然充分汲取了三门峡工程的经验教训。
“黄河年行2012”夜宿库区农家客栈,明天一大早,前往黄河小浪底大坝。
再看一眼“黄河十年行”拍到的三门峡大坝( 2011年摄影)
2011年,“黄河十年行”在黄河与渭河的交汇处
评论